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
2019-03-03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
日期:2019-01-29 来源:【字体:大 中 小】【颜色:黑色 红色 灰色】 【打印页面】【关闭页面】
2014年7月31日,文化部批准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(以下简称为文创实验区),纳入文化部和北京市签署的首都文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作为部市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共同推动建设。文创实验区以我区“北京商务中心区(CBD)—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”一带为核心区,行政区域面积78平方公里。为科学引导文创实验区建设发展,深化改革创新、探索经验模式、提升发展水平、发挥示范作用,依据《北京市“十三五”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》、《北京市“十三五”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》、《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方案》、《北京市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》等文件,编制本规划。规划期为2016年—2020年。
序 言
文化是民族的血脉,是人民的精神家园。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,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,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、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,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、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路径。创新是文化产业的基因,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,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;创新驱动发展活力之源,是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动力。
“十二五”以来,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,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指引下,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,文化产业蓬勃发展、成效显著,在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,文化引领风尚、教育人民、服务社会、推动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。北京市文化资源丰富,高端要素聚集,文化积淀深厚,发展优势凸显,“十二五”以来,全市文化建设成果显著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扎实推进,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;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,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;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;文化“走出去”步伐加快,多层次、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已经形成。首都文化建设焕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,文化繁荣发展成为首都科学发展的鲜明特色。
同时,也要看到,当前,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,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骨干文化企业还不够多,健康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还不够成熟,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未完全破除,文化产业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不够突出,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引领带动作用还未充分显现,文化产业在文化“走出去”中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,距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。
“十三五”时期,我国文化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。基于对文化发展自身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,着眼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、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,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坚定文化自信,增强文化自觉,加快文化改革发展,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,进一步明确了首都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战略定位。
2009年,朝阳区率先推进文化产业功能区发展理论和实践探索,积极引导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由园区、集聚区向功能区转型,实现在更高水平、更大范围内的集群发展。依托北京CBD—定福庄区域国际资源丰富、商务氛围浓厚、消费市场活跃、资本市场发达、高端人才聚集的发展特点,提出“北京CBD—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”(以下简称为传媒走廊)发展构想,积极培育了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、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等一批重点产业园区(基地)项目。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市场的有机互动作用下,传媒走廊区域文化产业要素资源加快聚集、集群发展水平显著提升、区域发展活力日益迸发,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7%,2011年,传媒走廊区域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突破1100亿元,率先建成了全国首个年产值过千亿元的文化传媒产业功能区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传媒走廊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,产业聚集效应和功能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,文化创意产业从扩量转向提质、增效的新阶段。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等一批*********重点项目相继落户,截至“十二五”末,传媒走廊区域内共聚集了重点园区(基地)50余家,文化类机构超过2.7万家,包括1000余家互联网新兴媒体企业和近200家国际知名新闻机构。2015年,传媒走廊区域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实现年收入约1800亿元,成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承载区。
基于这一区域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,2014年7月,文化部、北京市采取部市战略合作方式,以传媒走廊区域为核心承载区,共同规划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。文创实验区核心区落户我区,是我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,是服务我区“建设‘三区’、建成小康”总体目标,高水平建设“文化创新实验区”,打造“现代都市景观与产业融合发展廊道”的重要抓手,更是在全国文化改革深入推进、京津冀协同发展、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的时代背景下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;是服务首都“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”城市战略定位,尤其是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;是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;是全面提升首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水平,服务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、构建“高精尖”经济结构,促进首都文化产业示范带动水平的关键路径;是有效破解当前制约文化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,引领全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;是显著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,推动中华文化“走出去”的重要窗口。
“十三五”时期是文化发展的繁荣期,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,是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攻坚期。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,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、新机遇、新任务,必须充分认识到规划建设文创实验区的重大意义,在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基础上,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,解放思想,转变观念,抓住机遇,积极进取,主动作为,勇于创新,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、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。
一、指导思想、发展原则与发展目标
(一)指导思想
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市委、市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,牢固树立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紧紧围绕朝阳区“十三五”时期“建设‘三区’、建成小康”的战略目标,认真落实国务院及文化部等相关部委出台的文化产业相关政策、北京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重大部署,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,坚持首善标准,坚持创新驱动,坚持示范带动,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,以体制机制、政策环境、市场体系、金融服务、人才培养、发展模式创新为主线,突出文化引领,聚焦高端发展,深化产业融合,加强区域协同,促进国际交流,持续激发和释放文化生产力,不断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,为首都建设“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”作出贡献,为引领全国文化创新发展探索经验,作出示范。
(二)发展原则
坚持改革实验、创新驱动原则。立足文创实验区创新实验功能,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,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,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改革,完善文化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。健全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,提升政府服务水平。大力推进政策创新与服务创新,全面提升区域文化理念创新、业态创新、内容创新、模式创新水平,不断激发文化市场活力。
坚持高端引领、品牌带动原则。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,构建“高精尖”文化产业结构,严格产业准入,推进高端定位、高端发展。聚焦高端产业、高端环节、高端功能,加强创意、版权、人才、科技等高端要素聚集和成果转化。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,不断提升品牌文化企业的引领作用,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、艺术精湛、社会知名的品牌园区、文艺精品、品牌活动等,实现区域文化产业高端高效发展。
坚持开放协同、融合发展原则。立足国际化视野,紧抓国家对外开放战略,促进区域双向国际化发展,开拓国际市场,加强国际交流,推动文化“走出去”。紧密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,加强跨区域、跨领域的协同创新。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,促进文化与金融、科技、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,推动区域产城融合与城乡统筹发展,全面提升区域国际文化交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。
坚持双效统一、互促共享原则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,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,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。适应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需求,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互促发展,以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事业建设,提升市民文明素质,提升城市文化品质,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文化获得感。
坚持统筹规划、分步实施原则。坚持“多规合一”理念,注重土地、空间、产业、人口、生态规划的统筹衔接,注重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产业发展的协调统一,突出文化引领作用,优化功能布局,盘活存量空间,提升产业层级。建立规划任务分解及评估机制,综合统筹,有序推进,探索形成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经验模式,逐步向更大范围拓展辐射,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
(三)发展目标
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、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,主动融入国家“一带一路”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,紧密围绕首都“四个中心”城市战略定位,朝阳区“建设‘三区’、建成小康”战略目标,高水平建设“文化创新实验区” 的要求,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,提升区域文化底蕴、环境品质和产业层级;着力实施“文化+”战略,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、科技、商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,优化资源配置组合,构建现代文化市场生态体系;着力加大文化体制机制、政策环境、市场体系、金融服务、人才培养、发展模式等领域改革创新,探索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文化创新发展新模式、新政策、新服务,高水平建设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“现代都市景观与产业融合发展廊道”,努力建设成为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枢纽中心、全国文化市场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,逐步建设成为全国文化产业改革探索区、文化经济政策先行区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,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区,为首都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作出贡献。
力争到“十三五”末,文创实验区核心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,“十三五”期间,年均增速达到8%左右。力争到2017年,文创实验区改革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,在文创实验区逐步建立起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及公共服务体系,培育和引进一批文化创意品牌企业,产业融合和协同创新发展深入推进,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,文化示范引领作用显著显现;到2020年,文创实验区核心区基本建成,形成一套具有可复制、能推广的发展经验、发展模式、政策架构、服务体系,并逐步向更大范围辐射、拓展。
——文化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显著增强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,成为构建“高精尖”经济结构的新引擎;文化产业布局日趋优化,成为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动力;文化高端人才加速集聚,实现城市人文素质和文化品质的新跨越。
——服务首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贡献显著提高。文创实验区的文化创新水平全面提升,文化创新氛围更加浓郁,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完善,文化贸易体量日趋扩大,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多彩,成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。
——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显现。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,充分激发文化创造力,总结探索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文化产业改革创新经验,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“实验区模式”,辐射带动京津冀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协同创新发展。
——国际文化传播交流的枢纽功能显著凸显。文创实验区的信息发布与传播功能、内容展示与交易功能稳步提升,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深入推进,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,双向国际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,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文化“走出去”的桥梁纽带。